不止不休2020 HD国语7.1分

不止不休2020

超高清播放

全高清播放

蓝光极速播放

HDp

极速高清播放

高清极速播放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相关资讯相关资讯

影片评论影片评论

单击刷新

用户评论

共“30”条评论
  • hy
    @hy 80 有用

    没有新闻了,也没有记者了。女性角色连功能性角色都不算,纯装饰作用。和彪哥最后见面的那场重场戏处理的太刻意了。

  • 李逵艾
    @李逵艾 169 有用

    结合昨天爆出来的,新京报主编强迫蜉蝣离职的事件来看,记者这个职业近20年间发生了多大的剧变显而易见。张颂文饰演的记者形象满足了我从小到大,对这个职业所有的最好想象;白客有了代表作,他不再是王大锤了。

  • 方枪枪
    @方枪枪 86 有用

    作为曾经的社会记者,很欣喜看到这样一部以记者为主角的电影,同时也十分感慨:回望此前纸媒的黄金时代,不得不说,属于真正记者的年代真的已经远去… …也还记得当初课堂上老师在每个人心中所种下的新闻理想教育,也记得当时焦点访谈所写的“群众喉舌”的题词,但无奈的是现实环境真的是大变样,一声叹息…说回电影,一方面呈现了北京大不易居,同时也借韩东的调查报道展现记者真实生活状态。但核心主题其实讲的是社会里永远存在的歧视和偏见,比如学历,年龄,性别,乙肝等等,就如那句台词说的,“这世上有哪件事可以说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比起韩东的感性,其实黄江更专业理性成熟。或许为了故事发展和人物塑造所以刻意制造了撤稿情节。其实,做过记者的都知道,不用撤稿,后续乙肝携带者被歧视也可以用跟踪报道的形式呈现。

  • 江声走
    @江声走 171 有用

    不知是致敬还是挽歌

  • 豆瓣路人己
    @豆瓣路人己 135 有用

    张颂文和白客说,写稿子要理性,不要带有情感。但结局还是情感带动了理性表达。大体就是这部片子的题眼吧。(这种新闻精神可以申请非遗了)

  • maud
    @maud 357 有用

    4.5 结尾泪奔。众多不可说中仍有值得讲述的,时代表达非常鲜活。制作质量和团队堪称中国顶配。向导演和科长致敬。

  • :)
    @:) 2832 有用

    省流:我真的so sick of厌女导演。 感觉像一篇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了一个小切口的社会问题,安全得体,中规中矩,点到为止的毕业论文。处处有我不是药神的影子,男配和王传君长的也太像了,昏暗的灯光下众人在巷子里发声的场景也像…然而又没有那么刺痛、深刻、震撼、有力。最让我不适的就是苗苗这个花瓶工具人角色,作用就是撅着嘴看男主、给男主当妈喂饭、帮男主买报纸喊韩东你看,为什么导演要设置这个角色啊?有什么必要吗?选张颂文是提前押宝了,但是给张颂文的戏份也太工具人,就是扯工作证烘托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男主为了心中理想放弃头版,放弃工作,被房东不提前通知就赶出去,一个无论如何落魄都陪在身边的美丽贤惠女友,最终还原真相,buff叠满了,虽然想不到这个题材别的拍法,但是如此平庸还是有点失望。

  • 李静睿
    @李静睿 82 有用

    哪怕没有给我署名,应该也是这个分数。喜欢这种和世界产生关联的题材,目前国内少有。

  • 森林
    @森林 149 有用

    起了个不止不休的名,办的却是戛然而止的事。没有关系,一分钟也很厉害了。

  • 汪金卫
    @汪金卫 375 有用

    【平遥电影节学术放映】亚洲首映。是部题材难得、剧本扎实、真人真事改编的现实主义佳作。带领我们重回那个尽管艰难,仍有良心媒体、勇敢记者践行并坚守着舆论监督的年代,将新闻理想主义的光芒投射在当今这个鸠占鹊巢、指鹿为马、记者已死的纸媒祭坛之上。也意外地把2003年的非典照进2020年的现实。前半部节奏处理极佳,以矿难事件道尽底层百姓的血泪苦难与记者的暗访经过。后半部叙事重心转移为关注乙肝患者作为“人”的尊严,直击法律制度的不公,为他们发声。反标签反歧视,在当下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用穿插伪纪录访谈的方式去克制煽情的做作。演员状态都是对的,小角色也同样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光芒。张颂文炉火纯青的演技尤为突出。作为处女作并不完美。但瑕不掩瑜,比《药神》好。需要有这样的电影。四星半

  • 电影是安眠药
    @电影是安眠药 189 有用

    前半段铺陈了太多内容,北漂,暂住证,矿难,卖血,乙肝代检,新闻业内部的竞争与黑幕…到后半段只剩下关爱乙肝病人,像是卫生部关于传染病的科普宣传片,结尾太仓促,整体看下来感觉什么都说了但又什么都没说。有些台词和镜头太过刻意,苗苗和白客在出租屋抱在一起和白客被乙肝病人围殴躺在地上质问他们为什么逃避然后彪哥出来道歉这两段,刻意得头皮发麻。白客写稿的时候笔飞起来和最后报纸飞起来这两个超现实镜头,感觉像是在用一种拙劣的技法在表达一种并不需要这样表现的情感,因为剧情很简单(尤其到最后),情感也很简单,这样表现反而显得多余。

  • 张未来
    @张未来 130 有用

    打三星是因为脚趾头也知道这个题上映不易。但是该骂的还得骂。从韩东要求撤稿开始,整个电影叙事急转直下。我就问,哪家报社在临签版前实习记者敢开口说撤稿?哪家报社排版是记者盯编的?张颂文的角色连个记者部主任都不是,他说撤就撤?他还能活着离开编辑部?一水差评证明观众也不是傻子。到底要讲调查记者成长之路还是要讲乙肝反歧视?韩东发了报道之后再被乙肝携带者暴打从而幡然悔悟重新定义职业伦理不能成立?头版发了一篇故事会就能推动体制变化?可别侮辱记者和媒体乃至官方的智商了了。幕后名单一圈媒体圈熟人,别说我说的你们不知道,不过最后扛不住压力摆烂了吧。能力不足甩锅审核。呸。

  • 阿伦和饭师傅
    @阿伦和饭师傅 457 有用

    导演与制作团队是真的挺厉害. 在表达、市场、审核等各方面之中做了权衡, 结果还是令人钦佩的. 3.5, 有几场戏实在不是我的口味. ( 科长演戏真不错! ) ( 感觉要大卖 )

  • 一只麦麦
    @一只麦麦 588 有用

    “在这世上发生的事儿,有哪件是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呢?”作为一个报社几十年老记者的女儿,一个曾经怀揣新闻理想、考入中传,如今却离理想主义时代越来越远的记者,我从韩东初入报社实习开始,看得几度泪目。电影有遗憾的地方,但在国内能看到这样的题材令人敬佩。张颂文老师太棒,继风雨云后又见出神入化的演技,跟白客的师徒对手戏也很精彩,科长又圆煤老板梦。新闻和电影都有可能改变现实,希望以后这样的国产片能更多一些。

  • 心是玉米的獵手
    @心是玉米的獵手 821 有用

    除了结尾过于仓促非常优秀了,越来越严峻的大环境里能出现这样一部电影,做到了聪明的激流勇进,另对中国人来讲还多了一份千禧年的nostalgia

  • :)Silhouette
    @:)Silhouette 1845 有用

    导演好像憋了一万年的苦水要一口气全倒出来,什么都想讲,什么也没讲清。平权议题永远有统战思维,人文关怀首先就是比惨大会。元素疯狂堆积,从低学历、北漂、东北、户籍制度、dd人口到卖血、乙肝、矿难赔偿等等,所有人都想关怀,却没有用心关注任何一个。开头低配newsroom,然后变成spotlight,突然需要立人物弧光了,职业友情二选一,画风一转就到了反歧视关怀乙肝群体。原来记者电影是个幌子。新闻报道没能解决的问题,电影也不能,但是结尾有政府早早替大家解决了,虚惊一场,皆大欢喜,原来生活如此美好。小资产阶级的伪善关怀也不过如此。

  • 一时
    @一时 200 有用

    选新闻主题,走写实路线,但由于不敢直白点明、塑造对立面,全程有种对着空气打拳的感觉。最后结局更是离谱,时间一到马上叛变表忠心是吧??

  • 啊么吸溜
    @啊么吸溜 1508 有用

    开篇就提到暂住证,眼前一亮,让人联想到《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这篇报道可以说是我的新闻理想基石了😭现在回看,21世纪初期的记者简直是神,谢谢电影带我回到那个热血年代,矿难、代检、站街、医疗黑幕、行贿受贿,什么都能写,写了都有用,记者的笔应该是刀剑,而不是礼炮。

  • 二月鸟语
    @二月鸟语 223 有用

    TIFF20,6.3/10,现实主义的选题挺好,有一帮大咖帮忙让影片整体质感以及音乐都提高了好几个度,把整部片子水准拉到及格线之上。白客前半段演的不错,后半段有点拉垮,宋洋和张颂文还是很稳,苗苗有点打酱油,贾樟柯客串的煤老板拿捏到位。内容上想表达的有点多,中间纪录片式的视角不断切入打断情绪,以至于最后的高潮部分仅仅变成“生理”上的高潮,达不到精神共情。相比影片本身,映后贾樟柯的QA反而更有趣些····

  • 大罗
    @大罗 867 有用

    不平则鸣,不止不休。愿有一天当你被阴霾笼罩时,会有韩东替你发声,更愿今后的每一天,你我都能成为“韩东”

  • 煎饼菓子兔
    @煎饼菓子兔 211 有用

    要是这片子看了一半我就有事离开影院了 我会念念不忘 可惜我看完了

  • 阿巫门
    @阿巫门 2154 有用

    前半段挺好。但小竹的设置分明是可有可无,当一个角色对整个剧情起不到任何作用时,这个角色就是极其失败的!男导演们一如既往的批量生产单调、乏味、没有任何价值可言的女性形象,让人恼火!韩东提两个重重的行李箱在前,小竹两手空空在后,现实生活中不会是这样。她既不能作为韩东留在北京拼搏的理由,也没有主体性的价值,仅仅作为一个吸附形象存在。塑造了这样的女性形象,只能说明创作者们对女性的想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后半段,用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傲慢话术,三言两语就说服了一直以来被歧视的群体,毫不费力就聚集了群体力量,未免太容易了点?整体显得头重脚轻。

  • Cleopatraug
    @Cleopatraug 239 有用

    特别讨厌韩冬站在门外指责乙肝病人“懦弱”那场戏 期待值太高 又又又一次落空

  • LN
    @LN 613 有用

    是部好电影但是配乐过度密集很影响观影,像“药神”一样的类型片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这种过度强调文本而忽视影像的趋势让电影变成一种工具,我总是相信一部好的电影是让每个人看完有不同感觉的

  • Birdy
    @Birdy 957 有用

    质问乙肝病人为什么逃避问题真给我看笑了,尤其这还是个设定为对大众极具同情心所以撤稿的记者,非常有讽刺性。

  • 料事如鬼
    @料事如鬼 1190 有用

    在我看来,电影有三种,一种是“怎么能这么好看”,另一种是“怎么能这么难看”,还有一种是“本可以很好看的”,这部电影属于第三种,最主要的原因出在剧作上,这么好的题材好可惜。

  •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1546 有用

    1.女主角完全沦为挂件 2.乙肝到底是个什么病?当医生在车里说出三项传染途径时,我心都凉了,那么这和艾滋病区别在哪儿呢?这一区别不挑明,没有给观众做好心理疏导,作为商业类型就是失败的 3.让理想主义者的坚韧成为天真,胜利成为奖励。

  • 李荒原
    @李荒原 3086 有用

    张颂文一出场我就泪目了,看他风尘仆仆穿个旧皮夹克,带着报业黄金时代的气味回来,为自己失落的遥远的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新闻理想,哭。

  • 克雷蒙
    @克雷蒙 1178 有用

    年度华语电影预警,在电影院里哭成狗,年初还许愿过想看到中国的新闻戏,没想到下半年就实现了。在华语影人面对权力的倾轧都不得不集体噤声之时,仍然有人迎难而上,用电影为弱势群体发声,影史也一定会为他留有一个位置。

  • 盆满钵满赵➕
    @盆满钵满赵➕ 1895 有用

    太刻意了…工具人苗苗一句“我们来北京不是来干这个的”太刻意了;白客冲着镜头笑着吃东西太刻意了;朋友离开北京的离别戏太刻意了;临近结尾处白客的演讲也太刻意了…就显得没那么真诚。 讲的也有点杂,本来讲记者为主体,聚焦报道真实与伦理道德,乙肝又变成主体,最后白客又结合自身来了一段身份认同的演讲,反而“真•主体”本身的报道显得没那么突出了。 中间穿插着纪实影像,临近最后告诉我们这些纪实影像也是后期拍摄的,就有种被骗了的感觉。 不过张颂文和贾科长刚出场的时候真好。 大波浪客串,结尾一首joyside ,一首大波浪,乐队实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