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故事 DVD8.0分

三故事

超高清播放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影片评论影片评论

单击刷新

用户评论

共“30”条评论
  • 白夜
    @白夜 0 有用

    几乎不采用音乐(只是结尾处采用)第二段拍得极好,人与自然界共存,山峦,陆地,水地,火光,结尾颇似《我是古巴》开场长镜头。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彰显纳粹的毫无人道,以及游击队的善良。

  • 紅(我爱三文鱼
    @紅(我爱三文鱼 1 有用

    非常好…虽是同期,也是三个独立故事,水平比昨天看的《雨滴,水,士兵》又高一截。第二个短片印象很深,对话很少,手法纯熟。新浪场真是——神奇!能孕育成这么多有趣的成果

  • 侯建冬
    @侯建冬 0 有用

    二看四十五分钟

  • 窈七
    @窈七 0 有用

    把握历史与时间的脉络,抓住米洛斯三次目击死亡时态度的转变串联起对战争的反思,从最初的震撼到绝望,再从杀戮中看到同情与释怀,其中所蕴藏的和平主义情怀与人性的悲悯是一种突破时代的表达。三段影像各自成章,每一段却也都运用了各具特色的近景特写,驾驭了三场不同情绪下的氛围营造,镜头语言极度灵活丰富,导演功力可见一斑,而其制作水平与故事完整度更展现出与同一时期苏联影片同样水准的思想性与文学性。偏爱第二段的旷野追逐,大远景的航拍与芦苇中近身跟拍的压迫被玩到极致,燃烧的草房骤然倒下的一瞬间,也压塌了一个人内心继续战斗的力量。镜头下的每一次绝望都值得一看再看。

  • pissoff
    @pissoff 0 有用

    片源太糊像看水墨画,就这样也能感受到第二个故事的一些镜头好美

  • 杜夫特
    @杜夫特 0 有用

    与《星期六的夜晚》不同,这其实是一个故事

  • 恩和古力果
    @恩和古力果 0 有用

    【7.5】平遥电影展南斯拉夫回顾单元看到的修复版,特别喜欢,像从前在哪儿看过的电影,有种莫名的熟悉和亲切感。第一个故事像自己写的短篇小说,起承转合都在心坎里,没一句废话;第二个故事视听惊人,各种腾转挪移力道十足;第三个故事又换一种极简的表达方式,总之哪哪都喜欢。一个国家都不存在了,但它的电影还能在影院看到,这是真的好!#4th PYIFF#

  • 雁城
    @雁城 0 有用

    电博的前南斯拉夫电影展,拍得意外的有趣味。三个故事是战前、战中、战后的切片,而在评论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是同一个男人目睹的三场死亡:愚昧麻木所致的死亡、战争暴力所致的死亡、“正义”清算所致的死亡。死亡同时降临在“正义”和“邪恶”的敌对双方头上,同时造成误伤,也让我想到《红军与白军》中,暴力只是轮流而近乎随机地挑选红军或白军作为受害对象。人性的善恶最终无法为任何一场战争正名,沧浪之水不分清浊地浇在岸边所有人的身上。

  • 杨小槑
    @杨小槑 0 有用

    意见保留。影片通过三段看似毫无关联的多视点、小人物叙事,共同揭露了对人性黑暗面的鄙视,反而对战争这一特殊时期的讽刺意味不强。灵活的镜头,多变的手法,将一幅幅绘图式的抽象或具体的静态唯美构图,投入到大量。 丰富的视觉语言同样表现在对音响的利用上,对象征性的非叙境声、改变声音透视关系和视听错位效果的运用。

  • Ziggy 🇵🇸
    @Ziggy 🇵🇸 0 有用

    第二个感觉跟看1917差不多

  • 一只大鱼
    @一只大鱼 0 有用

    喜欢第二个故事,沼泽中的生死追逐,死亡时的执意转身,印象深刻。#第四届平遥电影节,10.16#

  • 娄知县
    @娄知县 0 有用

    于平遥,南斯拉夫回顾展。比较喜欢故事一所有人试图登上火车无果的群戏,及故事二里见面后在生死之际迅速激发出情感的瞬间。

  • 二战电影馆
    @二战电影馆 0 有用

    三个故事分别设置在二战初期、中期和末期。在这三个故事中,电影中的主人公必须见证自己喜欢的人的死亡。

  • 吹牛伯爵
    @吹牛伯爵 0 有用

    #南斯拉夫黑浪潮# 截取了二战时期南斯拉夫抗击纳粹德国战前、战中、战后三连画从而对战争中的个体与群体行为进行反思探索。男主人公米洛斯贯穿全片,分别经历三个历程:旁观者,亲历者,权力掌握者。第一个故事讽刺了群体无意识行为和民族的劣根性,最终导致了一个父亲被误作内奸所杀。愚民和暴君,二者相辅相成,正如那个杂技者和熊。然而,第一个故事的政治指向性过于强烈,反倒丧失了新电影的暧昧性多义性。第三个故事的情感是最为丰富纠结的,大量的正反打镜头衔接男主角和女孩,且多为隔车轮,屋杆拍摄,疏离之中混杂着亲近,影片结尾男主主观视点的横摇镜头展现了一对年轻人的新婚婚车,隐秘地表达了米洛斯对感情的渴望与迷惘。不过无论如何,彼得罗维奇的手持长焦摄影风格还是给影片增色不少。3.5星

  • 真的不想熬夜
    @真的不想熬夜 0 有用

    塞尔维亚新浪潮的杰作,想起罗西里尼的《战火》,同样是三段式故事,同样是没有战争的直接呈现,却让人深感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难辨;身处世界影坛的风云变幻,导演的视听语言运用也是“集百家之长”:大特写镜头拍摄人像,捕捉角色内心的变幻起伏,浅焦镜头下的人物运动犀利而迅猛,颇有黑泽明作品的风格,尤其是第二个故事中的飞机追逐,能明显看到《西北偏北》的深刻烙印,剪辑和镜头一气呵成,三个故事各有千秋,第一个故事结尾,寻找丈夫的妻子和集体失语的人们;第二个故事士兵被杀前的倔强和对生的留恋,第三个故事里女兵和男主无言的眼神,都足够有震慑力,足够与同时期的任何作品媲美。

  • 王兆屯坂本龙一
    @王兆屯坂本龙一 0 有用

    除了战争那段场面拍的稍微蠢了点,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无懈可击的电影。三段叙事,分别对应战前、战中、战后,完美地呈现了行走在边缘的无力者视角。从无辜者到战友,再到战俘,男主的理想主义虽未完全泯灭,但也随着年岁的渐长也逐渐被蚕食。深处于历史洪流的中心,一切离自己那么近,却又被冰冷的现实所相隔甚远。流浪艺人的那段小调,则让我想起了老库的《流浪者之歌》,同样的破碎与颠沛流离,同样的无力感,随着这一声哀婉,融进那冰冷而又残酷的现实。

  • mr.left
    @mr.left 0 有用

    21.09.11 博物馆 四星半 一只被铁链束缚的熊在音乐声中起舞,一位一直不愿屈服誓死要让敌人直面其死亡的士兵,一个看上去年轻、清纯无辜却成为了盖世太保的助手和情妇的年轻女孩,男主角从学生到军官,也从曾经的在场者转变为了站在楼上的观看者。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串起的不仅是一个民族强烈的阵痛和短暂的欢愉,更是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国家从过去到现在沉重的历史。 第二段拍的真是太好了,无论是剪辑还是摄影,还是整个段落的场面调度,乃至人物之间那少之又少的台词,通过影像呈现出来的动感和情感真是太好了。

  • 瑞波恩
    @瑞波恩 1 有用

    黑白修复版,真有缘,又见“硬汉”Velimir 'Bata' Zivojinovic,行云流水渐入佳境,反常规的主旋律叙事,文学化的镜像语言,黑浪潮的经典之作。并没有刻意强调区分,反观三个故事其实是一个故事,只不过是一个男人(战士)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事——第一个故事最发人深省(群体无意识的平庸之恶),第二个追杀故事最惊险也最感动(终于找到《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的灵感来源了!),第三个故事最难忘也回味悠长(理智与情感)……怎么去辨别地里的杂草,如何去评判一个人的善恶?战争年月里的爱憎与混沌无序,并不只是银幕上呈现的那么简单。#南斯拉夫时代塞尔维亚影展2021#

  • 林夕已被占用
    @林夕已被占用 0 有用

    #4thPYIFF#导演追求人的自由,片中的角色却始终笼罩在生死一线,战争阴影,疑云密布。影片运镜凌厉,张力十足,第一个故事不放过每一张说话的脸孔,第二故事运动镜头风驰电掣,直到第三个故事,战争过后,镜头柔和下来。贯穿始终的鼓点适时出现,萦绕在心头的某种东西挥之不去。

  • 只抓住6个
    @只抓住6个 0 有用

    能用七八十分钟讲完故事的都是好导演,何况讲了三个。主演很面熟,还演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 SaynomorE
    @SaynomorE 0 有用

    主要是作为战争电影。成也特写的面庞,败也特写的面庞吧(和另外一些二战电影比较的话第二段的藏匿与追逐就显得单调了,没有更多惊喜)

  • 萌萌
    @萌萌 0 有用

    三个故事从三个侧面描绘了南斯拉夫的卫国战争。1.在战争的迷雾下人们失去了方向,被军队抛弃不知何去何从。为了生存,只能靠劫持火车维生。代表着宗教的神父无能为力,只能跟着逃亡。而军队只手遮天,践踏法律,藐视生命,随意决定无辜者的生死。善良的人民也成了帮凶。2.歌颂了年轻军官为了掩护战友牺牲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我害怕在墓地待上十天,但我不怕为国家献出生命。在临死前他一定要正面对着敌人,那时战士最后的荣誉。当战友对着天空大喊上帝,航拍镜头以上帝视角巡视大地,却没有丝毫停留。3.迷你版的《沉静如海》。军官爱上了敌军女俘虏,但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他在未做出任何行动。旋转的车轮暗示着两个人的隔阂,对视的距离和落差暗示着地位的差异。澎湃的情感只能在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最后的婚礼更是衬托出军官内心的悲伤。

  • 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 0 有用

    《三故事》三个故事串联起了二战中的南斯拉夫的几个面向,同一个演员带出了一种轻巧的关联性,段落之间有的蒙太奇效果带来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目睹的三次死亡,又带出一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诗意。第二段堪称电影史上人与环境关系的华彩乐章,也可能是最为风格化的partisan film。第三段也相当绝妙,男主角从窗口看出去的POV镜头简直就是布鲁盖尔的画作。 第一个故事群体无意识的平庸之恶,第二个追杀故事生与死的选择,第三个故事理智与情感。

  • 米九十
    @米九十 3 有用

    三个故事其实是一个男人生命里亲眼目睹的三段死亡,从学生到士兵到军官,从质问他人怎能不经审讯就随意枪毙嫌犯,到自信地说出“我们有分辨杂草的能力”,战争影响的不止生活,时间改变的不止外貌,还有人心…

  • 西瓜大侠女
    @西瓜大侠女 1 有用

    原来是同一个人,原来他叫米洛斯……三段简短的故事,贯穿二战的前中后期,从不同角度观察人与人、人与战争的关系,都关乎生死。3个故事之间的过渡衔接自然而有镜头之美。明显第二个最精彩!那一路的“逃”,流畅自然却有感同身受的恐惧与焦渴急迫。“黑浪潮”电影头号人物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的作品。开头的各种战争残酷照片,不时敲击的急促鼓点,火车、人群、被摧残的熊、歌唱、手风琴、婚礼……南斯拉夫的电影真是在苦难中作乐,能看到他们的佳片太难得了!应该修复过吧黑白的很清晰!中国电影博物馆·首艺联 南斯拉夫时代塞尔维亚电影展。4号厅约三四成40多人。真悬啊!昨晚到今天下午一直在锁座原来是密钥问题等时差。希望后面几部顺利开票。现场有人说话被骂。明明现场大屏幕上打出10元的票价,但疫情后影博就从未现售,网购13元。

  • 。
    @。 4 有用

    精缩凝练,简洁纯粹。仅仅不到80分钟,却每一帧每一刻有着雷霆万钧的气势与力度,深邃、真实、朴质、厚重,其内涵的能量与震动并不亚于一部两个半小时的史诗巨片。第二个故事对外部环境和内在精神的投射与捕捉以及第三个故事对于特写与面孔的运用无不标志着电影艺术的至高境界,无需语言,故事、情绪与意义便呼之欲出了。这样纯粹的电影杰作所带来的心灵拷问、人性思考与灵魂冲击是无与伦比的。

  • 赱馬觀♣
    @赱馬觀♣ 0 有用

    保卫萨拉热窝的“瓦尔特”,分别在战初战中战末三望有人被枪决,目光从坚定到痛苦再到闪躲……

  • 胤祥
    @胤祥 3 有用

    #4th PYIFF# 回顾。果然是南斯拉夫黑浪潮头号人物的杰作。还抢下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近乎纯电影的美妙。三个故事串联起了二战中的南斯拉夫的几个面向,同一个演员带出了一种轻巧的关联性,段落之间有的蒙太奇效果带来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目睹的三次死亡(片名翻成诸如”我在二战期间目睹的三次死亡“多好)又带出一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诗意。第二段堪称电影史上人与环境关系的华彩乐章,也可能是最为风格化的partisan film。三段都有非常值得分析的观视结构,第三段也相当绝妙,男主角从窗口看出去的POV镜头简直就是布鲁盖尔的画作。应该是南斯拉夫及塞尔维亚影视十佳级别的作品。

  • Amushi
    @Amushi 0 有用

    另外一個六零年代應當被注意的火車影像。

  • 有心打扰
    @有心打扰 0 有用

    故事一:有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尾,他喊她,她不在。她来了,他已经不在了;故事二:坚持、勇敢要直面死亡的士兵令人印象深刻;故事三:故事二与故事三之间的空拍空镜,我挺喜欢。而第三个故事,我不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