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风暴 DVD8.2分

亚洲风暴

超高清播放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影片评论影片评论

单击刷新

用户评论

共“30”条评论
  • 波西米亚人
    @波西米亚人 0 有用

    普多夫金《亚洲风暴》的叙事剪辑超乎我想象得复杂、精巧,它以有平行、有交汇的复杂有机螺旋体的设置,时常带来非凡的节奏感和丰富的意蕴。所以在构造蒙古族的“风暴”的时候,普多夫金带着的是创造史诗的野心。

  • 鹰头猫
    @鹰头猫 0 有用

    不能单纯的当电影看了

  • 七 仔
    @七 仔 0 有用

    Fascinating communist propaganda on the "White Russians", Buddhism, and fur traders. Features the original Avalokitesvara statue in the Gandan monastery.

  • 周星星
    @周星星 0 有用

    不太了解那会儿的历史。真事假事?

  • 阿尔伐
    @阿尔伐 0 有用

    普多金夫关心的,是量与质,量的过程和质的飞跃之间的规律,他所有影片给我们所展示的,就是意识觉醒的不连续瞬间和跳跃,因为他们蕴含线性的连续发展和时间的演进,当然对他本身也有影响。这是asa’的小形式,有线索,媒介,骨架,却充满辩证思维。折线不再是不可预知的,他变成了政治和革命的路线。

  • 豆友174269147
    @豆友174269147 0 有用

    大失所望,作为蒙太奇先驱和爱森斯坦水平差太多,结尾仓促,拍的像是大西王

  • 带子狼
    @带子狼 0 有用

    苏联蒙太极电影杰作,本片大量的笔墨用在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上,尤其是枪决他的那个段落诗意浪漫得,虽然不可避免的有意识形态的灌输,相对这部片更加沉静内敛

  • 文治
    @文治 0 有用

    最后场景的蒙太奇太赞了。“傀儡”的意义在此得到了最大化的强化

  • 你说,你先说、
    @你说,你先说、 0 有用

     In 1918 a young and simple Mongol herdsman and trapper is cheated out of a valuable fox fur by a European capitalist fur trader.

  • 看不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 0 有用

    大师影像,音乐也非常好。

  • 大1哥哥
    @大1哥哥 0 有用

    我觉得我已经会拍苏联电影了。 1,摄影必须得有一种像风吹日晒过的岩石,然后表面还泛着点油光,坚硬的感觉。 2,绝大多数都是固定镜头,不用考虑运镜问题,但是在高潮的时候,一般需要把摄像机倾斜45度,有时候还得剧烈的晃动,就像你的摄影机地震了似的。 3,大特写非常多,镜头越大,越能调动人的感情,见到人,就怼着拍。 4,需要大量的分镜,如果正常电影是700个镜头,那你得需要1500个起步。 5,分镜要言之有物,所以分镜(其实也不存在分镜一说,就是镜头吧)本身的思考是最重要的。 6,高潮了就快速剪辑,个别时候甚至可以降低剪辑速度。来一个波将金摔盘子就行了 7不用写人物对话,因为人物不在里面展示对话。全靠镜头传达意思。 你说苏联电影简单不简单

  • Kill tcyxzmy
    @Kill tcyxzmy 0 有用

    纯粹是看蒙太奇,最后莫名很美式的燃起来了。然而蒙古族哪来的藏传佛教乱入啊?啊?

  • Difficult Boy
    @Difficult Boy 0 有用

    蒙太奇炫、史料意义非常高,但头重脚轻,越到后面越轻率不知所云。扶植傀儡-代理人的下意识选择是否说明中国的边疆本质上都是无法被吸收、同化和征服的?在其中,地理及自然的因素起到多大作用?

  • 万古忠义李秀成
    @万古忠义李秀成 2 有用

    第32分钟,蒙古人是摇头同意的吧。37,游击队里既有俄罗斯人,又有蒙古人。38唯一的女游击队员喂奶,牺牲的队长就是她丈夫,遗言是听莫斯科的话。为了当地人,白军首长携夫人拜访喇嘛庙。48,白军要征200头牛,1时1的灵童太讽刺了,长官向灵童低头,通事翻译,俄蒙友谊,出来的音乐像催促,太妙了。

  • 余啸
    @余啸 0 有用

    Flicker Alley于2020年发行的普多夫金:布尔什维克三部曲,双碟蓝光,2k修复版(131分钟),近7.7分 1,普多夫金对自然景物的捕捉一如既往地执着,为追求对欧洲人来说的异域风情(偏记录式),专注在故事(讲述得也不算完美)而弱化了电影性。拥有宏大叙事的野心,可效果一般,冗长的节奏不免沉闷。还是更喜欢他前两年的《母亲》和《圣彼得堡》 2,三位女性对男性主角好奇又贪婪的凝视,在那个年代算是很大胆了 3,最后自然风暴的政治隐喻显而易见,但仓促的结尾以及简单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是减分

  • 萌萌
    @萌萌 0 有用

    除了高潮处的三段蒙太奇,影片基本没有典型的蒙太奇镜头,所以叙事相比于其他蒙太奇电影更加流畅,但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更少。镜头的角度以及人物高度依然暗示着人物的地位。开始用仰视角拍摄将军和毛皮销售员,暗示他们作为殖民者地位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就连支付银币都是向下抛,与其说是交易,更像是施舍。而在士兵处决主角时,两人高度一致,平视镜头,暗示着人人平等,不因统治关系发生变化。男主在桌上刀指向殖民者时,采用俯拍镜头,暗示着他的对帝国主义的蔑视。影片通过男主的传奇经历,讽刺了帝国主义将殖民统治伪装成平等外交的无耻行径,同时也赞美了蒙古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成吉思汗的灵魂并没有消散,它依然指引着蒙古人民团结一心,形成一股席卷亚洲的风暴,将所有的帝国主义以及殖民压迫摧毁殆尽。

  • James Cool
    @James Cool 0 有用

    普多夫金同志你这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啊,怎么片子越拍越没有阶级意识了呢,至少一半片长都只是在展示远东文化,角色的塑造远没有《母亲》好。

  • HurryShit
    @HurryShit 1 有用

    皮草。將軍與夫人奢靡換裝 vs. 喇嘛換裝、金身佛像;喇嘛狂舞;活佛好好笑;符合馬克思所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狂風隱喻蒙太奇收尾。缺少主角甘願受擺佈的心理變化。

  • 彼得潘耶夫斯基
    @彼得潘耶夫斯基 0 有用

    有人指出:“(1)英国人从来没有在蒙古,(2)狡猾的英国人在电影中做的,是狡猾的俄罗斯人在现实生活中做的。”与《十月》和《战列舰波将金》等描写欧洲俄国革命的电影不同,《亚洲风暴》关注的是英国对西伯利亚东南部和西藏北部虚构的占领,不过其案例对于当时普遍的“傀儡”政权倒是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想想日本在东北以溥仪名义建议成立的“满洲国”。在完成控制前,他们想要先欧化亚洲本土的领导人,于是给他们穿西服、教他们学外语和西服礼节,培养他们作为代理人的种种“才能”。最后的“风暴”在自然和人之间建立了有机的、“同气相求”的共振互动,很符合爱森斯坦关于激情和强度(尤其是赋予自然物以“激情”)的电影理论。

  • 火娃
    @火娃 0 有用

    8/10。一个军官骑在马上挥舞剑的连续镜头中,一个静止的人物被分解为不同角度的镜头,普多夫金通过倾斜取景、快闪镜头和重叠的时序关系,试图加强观众对图像的认知功能。表现一群蒙古人惊喜地看着一块珍贵的狐皮时,剪辑将蒙古人的表情和商人手拿狐皮的镜头连接在一起,牧民拿起刀反抗后特写镜头对准了殖民者流血的手部,紧接着一支军鼓、一个说话的军官和一队举枪的士兵,这些凶器和面孔的镜头重新排列组合以制造一个暴力氛围。类似的蒙太奇还有英国军官为拜访大喇叭,与他的夫人梳妆穿戴的镜头,与寺庙中仪式的准备活动(人们打扫和擦拭大厅中的佛像)交叉剪辑,体现了宗教和帝国主义沆瀣一气的滑稽仪式。结尾,牧民反抗剥削他的殖民者时,他挥剑的动作和黑暗中闪烁的剑本身的单格镜头交替行进,一场革命风暴将松树和象征帝国主义的枪和士兵全部吹倒。

  • 介意
    @介意 0 有用

    The dynamic between the pro-Soviet and the quasi-Soviet, between the non-Russian and the true Soviet. [cf. Salt for Svanetia (Mikhail Kalatozov, 1930), in terms of editing style (especially intertitle shots) at the climax]

  • обломов
    @обломов 2 有用

    普师的联想蒙太奇的确有意思

  • 江浙沪唯一土狗
    @江浙沪唯一土狗 0 有用

    除了最后那段蒙太奇可作为亮点来说,影片的其他部分显得冗长无聊,这个故事在时代电影技术下来讲太过超前了。

  • chrissy
    @chrissy 0 有用

    各种两格一格来回闪,真敢剪,也特别喜欢让人物充满激情、碰撞。做法事那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老片子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拍的东西多半不是自己瞎猜的而是就地取材很保真很朴素。

  • 暗黑4出了吗
    @暗黑4出了吗 0 有用

    剪辑和镜头语言真心好

  • 琧婯
    @琧婯 1 有用

    喇嘛 狐狸皮 集市耍刀 白人之血 军鼓敲击 服饰对比 喇嘛教仪式 狂风结尾 这片神了 蒙太奇 超快速镜头 气氛把握 配乐 均是炉火纯青 在电影之外还具有历史与社会学价值

  • Mannialanck
    @Mannialanck 0 有用

    8。远敌侵草原,喇嘛来骗钱,击送沙皇去,蒙太奇想联

  • 玉玉的注水阿龙
    @玉玉的注水阿龙 3 有用

    看到有人说“英国人从未到过蒙古”搞得我绷不住了。1918-1920年英国趁苏俄立足未稳,便图谋夺取原沙俄的中亚地区作为殖民地,扶植傀儡政权,不过后来在苏军的反击下这一阴谋并未得逞。可自行搜索【英国对中亚的武装干涉】。所以本片其实是和许多苏联早期电影一样是一部有真实背景的政宣片,故事背景就是这一冷门的历史事件,从上映时间来看可以视为“十月革命”10周年的献礼片(如同爱森斯坦《十月》)。本片花了不少笔墨记录了中亚地区的风土人情,除了展现殖民者残暴无情的部分以外,也仅仅是在结尾处利用蒙太奇手法,让男主的军队风卷残云般席卷英军,再把“打倒锁链走狗帝国主义”与脸的频繁剪辑,与同时期的政宣片相比显得革命热情不足。本片的音乐很棒。每一部分的开场蒙太奇都很有看点。本片中文名其实叫“成吉思汗的后裔”更好一点。

  • 持人的摄影机
    @持人的摄影机 1 有用

    8.0/10。被英国殖民的蒙古:蒙古牧民男主被英国商人剥削+在被英军发现他是成吉思汗后裔后欲把他扶持成傀儡从而更好地控制蒙古,但男主最终却决定以成吉思汗子孙的名义率领众蒙古人对抗英国,一路势如破竹(结尾没说赶走英国没)。影片有着美而诗意的高水平摄影(光影/构图)以及大量表意上(戏剧性上不一定)高水准的蒙太奇(比如末尾男主反抗那段),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故事讲的太闷,扣1.5分。

  • 把噗
    @把噗 4 有用

    1.情感质朴与真诚,角色的可信度与亲切感,缜密而细致的叙事蒙太奇,几无痕迹的剪辑,那个年代算完美了。2.非职业演员自然的表演:纪录片的质感。3.舞刀那段,我是看到了“跳接”吗。4.末尾的狂风卷落叶,飞骑铁蹄不比黑泽的差。默片才是电影的真正魅力,不解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