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修订 正片7.4分

节选修订

超高清播放

全高清播放

蓝光极速播放

极速高清播放

HD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影片评论影片评论

单击刷新

用户评论

共“30”条评论
  • 孟小伯
    @孟小伯 0 有用

    挺不错的实验片,但毕竟是试验片,让我实在别扭。

  • zitsunari
    @zitsunari 2 有用

    我只想说设备很多样化

  • 蓝莓布加洛舞
    @蓝莓布加洛舞 2 有用

    8.1 完全新媒体形式的战争片,以小见大,耳目一新

  • 玩的就是理性
    @玩的就是理性 0 有用

    战争让人恶心, 你只是个观众,但不表示你不是个参与者。

  • 张宏
    @张宏 0 有用

    还不错。。就有点闷。。。

  • 十一月的雨
    @十一月的雨 1 有用

    2007年,德帕尔玛在事业已经进入低谷时凭此片拿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讲述的是美军2006年在伊拉克战场上的奸杀当地少女的丑闻,据说《三块广告牌》的故事灵感也源于此。本片中导演放弃了自己标志性的长镜头及分屏等表现方式,而是巧妙的通过手持摄像机、网站视频、户外监控等多种方式串联剧情和推进进展,让观者身临其境。不知道去年大热的《网络谜踪》有没有从本片里偷师。另外,本片其实也在探讨凯文·卡特式的记录者的道德困境:面对暴行,你是记录还是阻止?

  • 小东邪
    @小东邪 0 有用

    伪纪录片风格,内视点……冷峻残酷,人物丰满。11月6日,索亚斌本学期最后一课……

  • 菜根
    @菜根 0 有用

    不知道这是编排的还是真实的纪录片,太真实了。美军被割首的画面太血腥了。

  • 鴍諌🌈
    @鴍諌🌈 0 有用

    帕尔马爷爷的文本尝试,Mocumentary的大方向,穿插着主观镜头第一人称+标准纪录片+访谈+新闻采访+网站截屏,扩展了电影语言。故事虽然令人气愤,但还是有种社会版的感觉。文本创新为故事加了很多分,竭尽全力创新编排的作者电影,伪记录的扛鼎作品

  • 小楼一夜听春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 1 有用

    不得不承认帕尔马的镜头还是非常牛逼,dv手持,大家一出手吊打一众跟风的所谓手持摄像的小虾米,镜头稳的一批。 还是得佩服帕尔马的勇气,拍一部这么不讨好的电影,美国人似乎都不怎么关心几千里外的林林总总,更不用说貌似恐怖分子的死活。帕尔马拍一部这样的电影,不知道美国人爱不爱看。 最后的结局不了了之,貌似坏人也没得到惩罚,这点很震撼,不落俗套。

  • 何生生
    @何生生 3 有用

    有点老套阿,估计电影也被节选修订了吧。。。

  • duanjf
    @duanjf 0 有用

    关于战争,纪录片的风格 导演被称为当代美国的希区柯克 在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凭此片获最佳导演奖

  • 闲得一塌糊涂
    @闲得一塌糊涂 0 有用

    10——9分。有深度!说实话,更想把它归类到“纪录片”中。

  • ★冰凌宫★
    @★冰凌宫★ 2 有用

    这片子拍的不错了,有人有勇气把正义的事情做出来,那他就是英雄,我很喜欢那个YOUTUBE上的孩子,骂得真精彩,原来USA也有禁止上映的电影!

  • NeonBible
    @NeonBible 0 有用

    遗憾的是最后的图片展示反而混淆了影片的态度,使得情感的天平压倒性倾斜。在剖析战争的双方面的侵蚀的同时,拍摄者、拍摄对象、“观众”三足鼎立而又互相渗透是个很不错的角度。四星半,看的这几部帕尔玛里最喜欢的一部。

  • Clyde
    @Clyde 0 有用

    布莱恩·德·帕尔玛老来玩起了伪纪录片,意图还原伊拉克战争中一宗骇人听闻的强奸案,影片带有浓浓的反战意识。个人还是更喜欢那个把故事讲得富有激情的布莱恩·德·帕尔玛,而不是这个努力深刻反省布莱恩·德·帕尔玛。

  • 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 0 有用

    大段粗劣的DV画面、监控录像、新闻纪实片段,甚至还有网页视频和新闻照片,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画面占比极小,德·帕尔玛用这种影像媒介大杂烩的方式来拼凑出他的电影,实际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那些东西,同时也是放弃了任何带给观众感官愉悦或是类型满足的企图,这样的表达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对于德·帕尔玛这样的导演都是挺有勇气的。强暴少女那一段可能是我至今在各种电影里看到过的最为罪恶的影像,不单是因为影像记录的暴行是多么罪恶,更是因为这种记录行为本身就是罪行的一部分,德·帕尔玛这一次把摄影机本身放置在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可耻境遇上。

  • 飞刀员外
    @飞刀员外 0 有用

    70对帕尔马,我只能说,精神可嘉,你展现了作为艺术家的良知,值得我们尊敬。但就影片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失败。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无处不在的摄影机,这也是帕尔马一向引以为傲的天才,这次却放弃自己娴熟的技巧,返璞归真,挑战极简主义,想法很具实验性,可惜这不是超前于观众,而是超出了电影范畴

  • kylegun
    @kylegun 1 有用

    DV日常跟拍,法式文艺记录,监控、网站、新闻播报;冤冤相报,反社会人格,逃避不作为,伊战伪纪录尖锐控诉,挺好

  • 任仁忍
    @任仁忍 1 有用

    帕尔玛摒弃擅用的商业片手法,关注时代议题的一次尝试。相比士兵手中所谓的“纪录影像”,真实影像、照片带来的冲击更令人瞠目,如若在这样的框架里探讨人性、虚构人物势必会显得多余。一些新闻片段、网站视频刻录也弥补了士兵视角的单一,各个同一主题的段落自然构成影片的意义系统。值得一看!

  • 彦夕
    @彦夕 2 有用

    剧情很简单,用非传统媒体交叠呈现纪录片风格。虽然开始就说明了这一点但过多的巧合还是影响了真实性。片尾的照片是真实的,包括在被误杀的1940人中的孩子们。

  • Mr.Graceless
    @Mr.Graceless 0 有用

    虽然基本上是对20年前《越战创伤》的自我翻拍,但本作显然更加出色。首先在内容上它并不避讳对美军病态暴行的赤裸展现和当地人民的疯狂反噬,也并不过分将事件归因为政治因素,考虑到拍摄当时伊战还在进行中,帕尔玛能这么拍确实需要面对争议的勇气;其次形式上出奇地与内容贴合,帕尔玛作品中「传媒报道」「监控画面」等第三方素材常常是重要元素,但我确实没想到他能全程用这种素材来串起完整长片,甚至用类似网页截图,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元素来缀连故事。而且通过身临其境的美军士兵手中的视频素材来讲述故事,既赋予了传统拍摄手法中缺失的临场感与真实感,又巧妙地与主流媒体中宣传的「伟光正美军解放全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与辛辣讽刺。但本作收尾与《越战创伤》同样令人提不起精神,就连最后那些被附上「连带伤害」的伊拉克平民照片显得假模假式。

  • Adore Light
    @Adore Light 0 有用

    应该叫做911前篇吧 美国如果克服不了自私、贪婪、无耻的劣根性 911这种续篇恐怕会持续演变成辛普森一家那样的长寿剧

  • 庄常飞
    @庄常飞 1 有用

    De Palma初衷自然是好的,但创意肤浅、执行问题多多,影像的冲击力还不如一篇新闻报道

  • 茉琉
    @茉琉 0 有用

    帕尔玛做了新的尝试,可喜;但是却用了旧的内容,一部越战创伤的再包装,可悲。还原真相?其实是利用了战争,制造出更多的假象罢了

  • 有心打扰
    @有心打扰 2 有用

    1.玩镜头玩得飞起,在画面上呈现各种风格不一的镜头(DV画面、夜视镜头、监控镜头)和不同种类的媒体段落(新闻媒体、网页视频和新闻照片);2.反战思想强烈直接。

  • 红酒与谋杀
    @红酒与谋杀 1 有用

    8.5/10 威尼斯最佳导演奖+电影手册年度十佳top1。一部非典型的德帕尔玛作品,以往德帕尔玛的电影都强调了导演的“在场”,在他的作品序列中本片则是极为罕见的隐去了导演的存在,导演不再是现身,而是隐身。最好的编排是意在消除编排痕迹,作为观者我理应无暇顾及到这些所谓的“设计”。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使用多媒介呈现方法的战争片,有被震撼到。

  • Don't Panic!
    @Don't Panic! 7 有用

    关于质疑战争意义的美国片儿太多太多了,但这一部是如此与众不同,它没有任何能刺激肾上腺素的战争场面,只是用纪实风格记录下在战争中的人性之恶,它琐碎,但是真实,尖锐,毫不掩饰。布莱恩德帕尔玛凭借此片荣获威尼斯最佳导演当之无愧。

  • 秋色月光
    @秋色月光 0 有用

    视角不同的战争片,开始10分钟的音乐不错

  • FWSWU-LLDAF
    @FWSWU-LLDAF 0 有用

    刚看完美式主旋律纪录片《父,子,兵》接着就看反美式主旋律伪纪录片《节选修订》,也不知道算不算种巧合的行为艺术,讲美军性侵丑闻的电影不多,日本有《猪与军舰》、《怒》,美国有《节选修订》,还不局限于美国在中东,包括美苏二战结束后在日本德国针对女性的暴行,《铁皮鼓》透露过其冰山一角,战争将士兵劣化成魔鬼,把女性贬低成发泄压抑过久的欲望的工具,因为加害方是胜利者、强者,受害者只能甘当牺牲品,民众及官方在“保家卫国”的政治正确和“有枪就是爷”的暴力胁迫面前三缄其口,民族主义披着民主自由的羊皮大行其道。所以不要跟我讲立场比对错重要,立场是大多数人的恶绑架其他人的托辞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