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人的笑 HD中字9.0分

苦恼人的笑

超高清播放

全高清播放

蓝光极速播放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影片评论影片评论

单击刷新

用户评论

共“25”条评论
  • CelineSiYuet
    @CelineSiYuet 18 有用

    他们坚持讲“狼来了”的故事,可谁都对“这个孩子会死的”心知肚明。《执政者的脚印》与《一个女人的秘密》,辛辣地嘲讽四人帮和江青。在傅彬的梦境里露骨地使用了纳粹手势。

  • 小金鱼
    @小金鱼 7 有用

    大胆杨延晋。海诚日报记者傅彬报道“考教授”新闻,内心挣扎,最终被冤入狱的故事。文革之后的伤痕电影、探索初期的现代化电影语言、看着还觉得很邪典。一是先锋电影语言的运用:多处意识流的影像化、开场声画错位、几处倾斜构图、隐喻象征的讽刺意味。(记者傅彬的梦境中被训做人做狗、傅彬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傅彬老师夫妻读的鲁迅段落“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二是电影视听语言让我惊喜:配乐的诡异是时代颠倒黑白真假的表现、插曲《诚实的眼睛》与多处人眼睛特写。另:杨延晋的感情史太丰富了吧!潘虹真的好美。

  • 薄雾微光
    @薄雾微光 3 有用

    “你望着我,我望着你……”1979年初夏看过的电影,那时的潘虹有一股清新脱俗的美,影片也很有意识流的感觉,当然,影片有受到日本影片《生死恋》的影响痕迹,时光流逝,一眨眼就是40年,回望光影本身也是一件残忍的事。

  • 左胸上的吸盘
    @左胸上的吸盘 20 有用

    漫画式的讽刺,意识流表现手法,讲了个75年上海的文革往事。主线是记者目睹50年归国的老医学教授被极左书记的人马侮辱(肛门体温计入了口),却又只得按照他们一伙的要求写报道,终于是把自己也拖进了右派阵营。材料的准备、讽刺的剂量都足够,打猎当劳动、飞车看内参片、受伤再启用教授主刀却坚信阶级斗争的书记形象夸张程度拿捏的还好,除了训人做狗的一场戏梦境玩的有点过了,不过也吻合全片多次出现意识流笔法的荒诞感,并且开场的那些见书记恍如登天的镜头还有些恐怖片的意味。两位报社老同学的首次争论很有意思,把阶级斗争提拔到人性交锋的层面,是一种推进。另外装满友谊的花瓶,两张脸合一的雕塑这些小物件也丰满了主线。男女主的戏写的较弱,另外全片的讽刺微有闹剧倾向,男主这个角色也始终是靠情绪在推进剧情

  • 尼克
    @尼克 13 有用

    ▫️可能在任何时候,媒体若不能独立而落到某人之手,必沦为宣传工具,此时它已失去还原事实真相的功能……

  • 雲無憂
    @雲無憂 0 有用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既是批判反思作,又是官场现形记,鞭辟入里,讽刺辛辣,真是御梦升天、神乎其神的神作。通篇以鲁迅先生的《立论》作立论,以《狼来了》的小故事作警示,“宋书记在上面”、“看杂技踩钢丝”、“梦中赴宴”几段超现实先锋主义手法令人啧啧,杨导真牛!主题曲《诚实的眼睛》。“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哈哈!”“撒谎也成了职业了”“老天爷,你为什么让人生下来就有嘴、有眼、有耳朵,还有一个能够思考的脑袋瓜儿呢?”“不会太久的”(p.s.隔离No.6)

  • Panda的影音
    @Panda的影音 10 有用

    时光网讯 今日凌晨4点零8分,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100岁。→ 在豆瓣查看其参演的影视作品,决定观看这部《苦恼人的笑》纪念一下:1.一部于我而言颇为非比寻常的影片,部分剪辑方式、叙事手法等在我看过的国产片中还挺罕见,尤其是影片46分左右的诡异梦境,拍出了《1984》的感觉;2.-诚实?别忘了虚伪也是附属于人类的一种品质。-那就可以不顾事实吗?-事实?事实就像一块泥团可以随意地让人捏来捏去。-不,我不相信。去他妈的虚伪泥团,总有一天人们会把这些脏东西全都扔掉的。-办不到,永远办不到。虚伪只能暂时推却,泥团呢也只能捏得更加逼真,一到名利和灾难、幸福和不幸争夺人们的时候,他们又会占上风的。-不,我不相信,我不相信。3.-我够了 真够了!想写的不能写,不想写的却偏要强迫你写。……→好些台词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 筆刀当炮
    @筆刀当炮 3 有用

    苦恼人的笑,即是在荒唐年代不愿违背良心,放弃操守的知识分子的悲,记者的初衷应该是讲实话,道真理,党也是这么教育社会主义新闻从业者的,故事情节也暗示了周恩来去世前后,知识界那份渴望冲突僵局的焦虑,被碾压过的老记者口中鲁迅先生说,说真理的人永远会被打压,尤其在反思文革的时代,导演极力地想去证明,说真话还是对的,那些满口教条的党内老朽是不会懂的。在稳当地叙述剧情的同时,杨导加入的几处可谓石破天惊的臆想,超现实的笔触,真切地外化了记者郁结在心的矛盾,那些真正属于电影的先锋形式成为了电影表达的重头戏,杨延晋导演在艺术探索和针砭时弊的路上,是一个时代的轿子。

  • 瑶瑶
    @瑶瑶 10 有用

    特殊时期对良心和诚实的考量。“事实就是泥团,可以让人揉来揉去。”“有问题你们可以随时来找我”,“宋书记呢?在上面在上面。”男主一开始有点伪善懦弱,装病,坏人让别人去当,自己独善其身,还打老婆,结尾如果不是读人民来信被领导发现,恐怕还在一直纠结吧。电影很多超现实主义镜头。

  • WillGoWild
    @WillGoWild 12 有用

    无论什么时候,生存智慧都是门不折不扣的艺术。男主同事的处事方式代表了大部分人的价值取向。虽然表达上如今看来略显拧巴,但诡谲的鼓点营造出的怪诞氛围还是很有冲击力的。李志舆气质文儒,眉眼拘谨,这种压抑的理想化的小知识分子形象简直量身打造。PS.八年后,李志舆又在电影里打了潘虹一巴掌。

  • 朝觐电影
    @朝觐电影 0 有用

    9.0/10 现在看来,绝对是杰作水准!通过围绕记者傅彬报道“考教授”一事前后的现实困境和内心挣扎展开,将讽刺现实主义发挥到极致,和之后黄建新的讽刺现实主义电影相比,《苦恼人的笑》不仅是敢说、会说,在电影试听语言上更是做到了极高水准:蒙太奇配合下的移动镜头、变焦、镜头的扭曲、定格、蒙太奇段落、无技巧剪辑、多画面和杂耍式配乐;在表现上注重反映人物的心理现实,在幻觉和梦境中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间通过闪回将时间线一再拉回。在傅彬一路寻找宋书记的过程中,音轨插入傅彬和李记者的对话。当同样的话术再次被讲起,苦恼人开始发笑,狗开始狂吠。声音回荡在走廊上,映衬着教授拖地的孤单身影。颠倒是非黑白终不得长久,国家变好同样“不会太久”。电影主题曲《诚实的眼睛》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 十一伏特
    @十一伏特 11 有用

    大胆的批判讽刺,真实到可怕。梦境的超现实表现,看得我瞠目结舌,神片!各种视听语言上的实验突破,也注定这不会是一部规规矩矩的电影。 年轻的潘虹阿姨漂亮娇嫩到不敢认,真的太好看了。

  • 东东
    @东东 1 有用

    太牛逼了,相较于前17+10年同质化的创作环境,文蛤一结束,电影的创作立刻就变得相当大胆,拍摄手法、镜头语言,甚至是音乐的使用,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鲜,以至于放在今天都令我眼前一新,以至于要直呼一句先锋了。导演用了很多音画分离的镜头,记忆最深的就是片子一开始就埋下的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的伏笔,在男主角的叙述的声音之上,影像所展示的是电影中的“海城日报”的制作流水线,这个明显的“借代”的手法,非常鲜明地表达了导演编剧和故事男主角对彼时新闻报道的态度。最精彩的是男主的几次臆想/梦境的镜头,抽帧、跳接,不知道导演是否在那个年代就已经看过一些法国新浪潮的作品了,再加上一些非常魔幻的场景、特效,虽然有些直白,甚至有点86西游记的感觉,但依旧相当惊艳。最后我还注意到了主角被带走时,那些群众跟随上前的军鼓声。

  • YiQiao
    @YiQiao 17 有用

    “要永远把镜头对准基层,把胶片省下来留给群众。”//怕只是说得好听//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一群什么都不懂只剩下政治正确的审查员来“考教授” 尽专业羞辱人身攻击之能事 光是把这层表象拍出来便足够了 心里还有是非的人都能明白//你国的反智传统在这段时间里算是扎稳了根基//思考至今也是一项奢侈的能力//鲁迅先生真是从新文化运动起就是知识分子之光啊//我确实更喜欢这样尖锐的反思态度//真实是不该被畏惧的 “去他妈的虚伪和谜团”//信仰是黑暗里的一线光 他们曾经也是这样过来的 这几年竟也忘得一干二净//中间颠倒黑白指方为圆的一段很1984啊//同时期里杨延晋算是积极探索电影语言的吧?有风格有想法 变焦、蒙太奇、声画分立、大特写、闪回、分屏、梦境幻想寓言故事表现内心感受、倾斜画面表现精神状态等等

  • zitsunari
    @zitsunari 17 有用

    前卫!大胆!炫目!新浪潮!超现实!批判性!1979年的你沪洋气哦!题材仍未脱政治说教窠臼,但没想到手法这么魔幻,某些段落实验得简直就像要穷追恶补那落后的十几年。反思性就没啥好说,30年河东河西,媒体人没有好东西~

  • 炸酱面
    @炸酱面 47 有用

    说文革弊端的电影,还是能找到的,但是说改革开放弊端的电影,我没见过一个。有没有人拍个电影针砭一下改革开放40年之后的高房价、996、贫富差距、官僚成风?

  • z先森
    @z先森 5 有用

    电影市场的稀缺品,杨延晋第一部导演作品,内容、风格、时事性,很是先锋。对严肃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尖锐而赤诚的表达,后面能拍出《T省》也不意外。构图,建筑,风衣,毛衣,围巾,在他片中都彰显着不可忽略的审美品味。潘红美得不自知。 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好吧那就不说,装哑巴好了。那篇未能发表在《海城日报》的文章叫《谎言事实与新闻报道》。今朝的困局,前电影人早就拍了出来。 1979和2023,可以对比的实在很多。 那份被称为防扩散材料的来信摘抄,是这样写的:现在生活在海城市的人们,只要还有一点正常的判断力,就不再相信你们了,因为在你们的报纸上,善于恶,美与丑,真理与谬误,是完全颠倒的,这是为什么。 片头旁白:这个故事描写的既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他。

  • 你读书少♂
    @你读书少♂ 21 有用

    不愧是改革开放初期最开放最大胆的作品,当我们在吹韩国电影尺度有多大时,已经忘记我们居然还拍出过这么讽刺打脸的作品。防止类似悲剧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把红魔关起来每天看十遍《苦恼人的笑》

  • 肖浑
    @肖浑 15 有用

    这算是用电影写评论吧,密集的观点输出,又有魔幻的部分做点缀。适合今天所有新闻媒体人集体观摩,拷问一下自己的良心。那场夫妻吵架戏放到现在还是很典型,台词都不用改,道尽理想与现实、牺牲自己和保全家人的矛盾冲突。潘虹美,男主后来演了《大明宫词》里的唐高宗,秦怡客串是惊喜。鲁迅的文章《立论》大高光统领全片。

  • 猫与十九
    @猫与十九 6 有用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那么温和的批评将会变的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会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得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直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 Hildy at beach
    @Hildy at beach 42 有用

    四十年前的电影。 说假话的人已经吃上了人肉,说真话的人头破血流。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 瑞波恩
    @瑞波恩 94 有用

    给五星是因为言论自由太重要了,甚至比最宝贵的生命还重要,文革后这部电影开了个好头,敢于抨击时弊,所以现在看来分外过瘾。

  • 欢乐分裂
    @欢乐分裂 29 有用

    浓重的反思意识,虽不无说教,但言辞深切诚恳,对人性之诚实&说谎的考量令人警醒,几乎适用于任何时代;以小人物的视角解析那个荒诞年代,知识分子的焦灼与苦恼,依稀有几分东欧味道;文本有生硬处,然而视听语言上的探索性惊喜,多处运用梦幻表现潜意识,以倾斜镜头呈现扭曲与苦闷,开场声画分离堪称妙笔。回望此片,于今日另有一番意义。

  • 黄不胖
    @黄不胖 51 有用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爬出!

  • shininglove
    @shininglove 79 有用

    在1979年外国电影理论家来到北京香山讲习时,第四代镜语稍显陈旧,中国电影刚刚融冰,电影人对电影的知识如饥似渴。抛开镜语,单说思想意识,反思得彻底,将中国人“个人”与“集体”,“真实”与“虚伪”的矛盾心理刻画到了极致。知识分子的话语依旧在耳边回响,文革的妖火却在今夜点燃。诚实的眼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