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西四季 HD中字8.3分

昆西四季

超高清播放

全高清播放

蓝光极速播放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影片评论影片评论

单击刷新

用户评论

共“27”条评论
  • 礼物啊
    @礼物啊 4 有用

    2015年12月14日在柏林影展得知消息后创建条目并标记了想看,2016年11月7日终于在金马影展的首场放映如愿。还意外又意料之中地碰到了力昕和适芳。

  • 被遗忘的米粒
    @被遗忘的米粒 1 有用

    因为对约翰伯格一点都不熟悉,而这部纪录片是以散文式的拍摄手法来完成的,每一部分都由不同的导演去完成,因此总体挺“散”的。开头那几部分看得我有点雨里雾里,但是从他们一批作家围坐在一起聚会开始,电影对我来说渐入佳境。最后面那部分还一度使我落泪。喜欢第七个人的那一段话。

  • oDD-O-o
    @oDD-O-o 3 有用

    四部短片,四个季节,夏天那部分实在是困得不行了。这部纪录片最精华的部分就在于约翰·伯格和斯文顿两个人的个人魅力了吧。论及深度,可能不如直接去看伯格的书,影片本身剪辑又比较零碎。比较惊喜的是影片由Derek Jarman Lab制作,而斯文顿的孩子也出镜,他儿子和她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毛
    @毛 2 有用

    fabulous view of image

  • DINGAYIN
    @DINGAYIN 3 有用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們好好思考,而約翰伯格的觀點也滿打動到我的。 他自稱是說故事的人,要怎麼說好一個故事,就是要一直聆聽,一直聆聽,一直聆聽。而這支片大概只能道出他思想的冰山一角,但作為一個目錄來說是很不錯的。

  • Muto
    @Muto 5 有用

    拼贴痕迹明显的《昆西四季》试图以时间的重合(准确说是历史的重合)为原点切进我们谓之共享的生活与命运。然而在这几场对话中明显因时间的不对等而存在着难以重合的遗憾,这主要源于彼此记忆的厚度。只有斯文顿这样一个有趣的女性以及她作为伟大母亲的身份,才能将他们之间的话题由父辈的战争过渡到我辈的抵抗再引向晚辈的教育。在冰天雪地里两个“重逢”的友人勉强完成了一次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穿越。然而之后那些怀着各自目的跑到约翰伯格的《理想宫》里来了又走的城里人,转身之后空剩一份搅扰。

  • 12
    @12 1 有用

    一部激发灵感的纪录片——画面,音乐,真的都很美,内容也属优质。但可能就是淡淡的,什么也留不下吧。Tilda的出镜有时真的是一个出戏和自恋的符号扔在那,也许大部分观众还是爱的。

  • Q·ian·Sivan
    @Q·ian·Sivan 1 有用

    「Silence can also be incredibly communicative.」「"If you set out in this world, better be born seven times. Once in a house on fire, once in a freezing flood, once in a wild madhouse, once in a field of ripe wheat, once in an empty cloister, and once among pigs in sty. Six babes crying, not enough. You yourself must be the seventh. When you must fight to survive, let your enemies see seven." — The Seventh by Attila József」

  • 二月鸟语
    @二月鸟语 2 有用

    #SIFF17#

  • Alto
    @Alto 1 有用

    从纪录片角度来说,真的很生涩,跟导演水平有关系(蒂尔达斯文顿毕竟不是导演出身),感觉驾驭不了一部影片,更不要说需要狠剪的纪录片(配乐也很糟糕)。很多都只是素材的堆砌(太多废镜头——不是指诗意的那些),第二四par约翰伯格几乎隐身(第二par干脆没有 第四par蒂尔达把自己两个子女放进去夹私货),四季其实也谈不上,素材真的太少了,其实只是对约翰伯格晚年的一次拜访(拉了当时一档节目的主持人一块儿?)硬拍了一本片子。第一par尬出天际,对话看着很累,第三par也就是把节目内容原封不动照搬了一部分。感觉约翰伯格活得其实挺“分离”的,他跟周围其实是格格不入的,并没有真的在“交谈”遑论“交心”。anyway,无论是作家也好艺术家也罢都需要一个所谓灵魂的栖息地,这是本片唯一明确的结论。

  • shininglove
    @shininglove 21 有用

    蒂尔达·斯文顿:约翰· 伯格不知道比你们高明到哪儿去了,我跟他谈笑风生。

  • vivi
    @vivi 0 有用

    最喜欢的是冬和秋。看的过程很愉快,看完之后身子好疲倦脑子却很满。好想告诉Alexis多么幸运我们share同一个生日。Tilda的一对儿女又可爱又温柔,Berger 的儿子也是非常温柔。

  • 挲丌
    @挲丌 3 有用

    Sheffield doc / fest Essay film it not doc actually...the most excited part is Q&A section just saw Tilda so close.

  • 小南玩小南
    @小南玩小南 5 有用

    我在梦里见到了我的朋友:“朋友,你是从照片里过来的吗?还是坐火车?”去世前一年的伯格爷爷还兴致大好地教17岁小女孩骑摩托车,既振奋又感动,又想到苏珊奈曼谈老年的时候说的: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人可以走得多远,创造力可以持续多久,为我们树立了如何成长的榜样。

  • 阝女
    @阝女 19 有用

    托曲珍的福看到這麼好的片兒。簡直是某種revelation moment。很好奇怎麼做出來這樣一個片子。真喜歡英國的intellectual氣質。最被夏季那段關於動物的觀點打到:十年壽命的羊,或是二十年的馬,對人類來說其實是不死的,因爲整體沒變,死去的不斷被新生的代替。

  • ichbinluz
    @ichbinluz 6 有用

    如今看依旧是温暖安心踏实的感觉,即便他已逝世。

  • Hiina Kapsas
    @Hiina Kapsas 3 有用

    父辈战后创伤、人与动物面面观、左派议论与人的解放、一场昆西之行。人的思想越复杂、成就越多面,也就越难一言道尽。信息量太大,且毫无前置知识。但当你看到一个人能在对家畜抱有同情的同时,又能平静甚至巨细靡遗地谈论一场记忆中的屠宰,并且并未简单导向素食主义时,你就能管窥其思辨之丰富与立体。

  • 到里斯本看海
    @到里斯本看海 19 有用

    有一句台词叫“这里总有存在的意义”,很荣幸啊。感觉受到了鼓励。伟大的日常教会我们太多了,我很庆幸学到了些皮毛。刚意识到,我们被资本裹挟是从出生开始的,而非进城的那一刻。

  • 徐若风
    @徐若风 5 有用

    四组导演,四种对约翰·伯格的理解路径,倾听与观察、人与动物、艺术与政治、人与土地/自然。感慨的是,艺术史学者(约翰·伯格)、电影学者(科林·麦凯布),两位都是本科期间曾精读过的对象。而本片也着实更适合读艺术史时期的那个我看,感受一个人原来还可以如此生活一生。而现在我对艺术、对现实的理想,多少是有些幻灭了。

  • 小猪大侠
    @小猪大侠 13 有用

    看tilda跟约翰伯格唠嗑我能看一天不换台。太享受了。两人聪明又博学的人聊起政治,战争,写作,哲学,父亲,无比的轻松自然而又在某一刻深刻的让人想要掉眼泪。

  • 57
    @57 13 有用

    除了对猪的部分有点难以共情,这部纪录片简直看到心里去了。一是形式上的自然灵动,一点也不拘束。二是即便在那么世外桃源的语境里它反而提醒了我伯格身上的战斗性,他始终是在激进运动和思想的前线,而无望几乎是战斗必然的历史前提。最后也是最喜欢看的是他们谈话时肢体语言里掩饰不住的专注和喜悦,都是多好的人多美妙的相遇啊。也可以用法拉奇那句来解释,“共同思考共同反抗,这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关系。”

  • 伊比利亚活🌋
    @伊比利亚活🌋 9 有用

    伯格描述夜里牛铃响,伯格儿子与Tilda乖巧的儿女围坐在一起边吃覆盆子边纪念逝去的母亲…被感动。地狱才需要团结这句话还真妙!有对影迷夫妇带着婴儿来看,婴儿很乖就咿呀见了几声,一叫爸妈就抱着他跑到最后角落。快结束时镜头扫过昆西宁静的草原、温顺的牛羊时婴儿还笑了一声,祥和的一刻

  • jellyfish
    @jellyfish 17 有用

    金马影展上看了这部纪录片一直没有标记,一晃眼,约翰伯格就90岁生日了,一晃眼,他就悄悄离开了人世。

  • Ume
    @Ume 10 有用

    用四個不同形式的短片展現昆西四季不同的面向。tilda控制欲這麼強,導演可能更適合她。

  • 托普希特
    @托普希特 27 有用

    温柔到让人心醉 看着蒂尔达切苹果 每个人简单的白描画像 农场里动物们短暂却安详的生活 大家分食红嫩的覆盆子 不知不觉就流泪了

  • btr
    @btr 10 有用

    #SIFF# 四季,四个切入点。风格比较混杂,但每个部分都很有洞察力。(是时候把John Berger的中文译名改回来了吧……伯杰~~~)

  • CharlesChou
    @CharlesChou 23 有用

    “人尚未明白死亡为何物,便去思考动物是否理解死亡。”

返回顶部